9月车市零售低迷 生产先行回暖或带热10月车市

顺创调研_专业市场调研机构!

10月12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低迷依旧,共生产172.1万辆,同比下滑达18.4%;批发173.7万辆,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综

10月12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低迷依旧,共生产172.1万辆,同比下滑达18.4%;批发173.7万辆,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生产1430.3万辆,同比增长11.4%;批发1460.3万辆,同比增长11.3%;零售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0%,考虑到去年车市同期的低基数,该增速并不尽如人意。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9月数据显示,我国狭义乘用车在生产和批发端表现有所回暖,环比上月均出现较明显提升。但由于生产改善大多发生在9月下半旬,零售端未能及时跟上脚步,因此9月零售依旧惨淡,预计10月零售市场会有一定表现。”

  聚焦生产端,9月,狭义乘用车生产紧张现象有所缓解,共生产172.1万辆,环比上月提升16.1%;但整体来看,受芯片紧缺所限,乘用车生产增速仍处低谷,产量同比下滑达18.4%。综合前三季度数据,狭义乘用车累计生产1430.0万辆,同比增速为11.4%,处于较低水平。

  零售端表现则更为低迷,9月狭义乘用车共售出158.2万辆,基本回落至2014年同期157万辆的水平。具体来看,9月零售虽环比上月增长9.1%,但上月车市正处于年内最低点;同时,历年9月环比增速大都超过20%,所以本月增长数据并不亮眼。同比来看,零售量更出现17.3%的大幅下滑,相较2017年9月的峰值销量更有27.9%的下滑。

  分车型来看,9月,SUV和MPV跌幅较上月有所收窄,分别下滑16.5%和20.7%,而轿车零售跌幅则由上月的10.8%大幅扩大至17.7%,表现疲软。以品牌系别划分来看,9月,高档品牌共售出20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0.1%。自主品牌零售69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16%,相对2019年9月增长6%,表现强势,其市场份额则较同期劲增11个百分点,达到47.7%。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9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增长6%,相对2019年9月下降26%。

  综合前三季度,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48.6万辆,增速已由1-8月的17.1%回落至12.0%。崔东树分析,“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去年7-9月乘用车销售快速放大,形成了超高基数。”

  与国内市场的低迷相比,乘用车出口市场则是高歌猛进。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2.8万辆,同比增长78%,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13%。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出口达到9.3万辆,同比增长57%,展现了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从品质到规模均有持续提升的势头;合资品牌出口1.6万辆,同比增长259%。

  再重点关注新能源市场,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202.1%,环比增33.2%;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181.8万辆,同比增长203.1%,车市新能源化转型步伐继续提速。

  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21.1%,综合1-9月渗透率为12.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6.1%;高档车为29.2%;主流合资品牌仅有3.5%,但大众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已攀升至1.4万辆,逐渐找到状态。

  展望10月,乘联会预测,去年的高基数压力以及市场的供给不足,很难催生“金九银十”,但10月销量超越9月还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导致本轮芯片供应不足的东南亚疫情正逐步好转,加之国内对芯片囤货问题重拳出击,或逐步缓解芯片短缺。同时,今年中国北方降水量偏多,冬季气温偏低,异常天气或将提升私家车消费需求。(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顺创调研_专业市场调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