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obotaxi到自动驾驶运营,万亿赛道的新拐点

顺创调研_专业市场调研机构!

12月30日,2022广州车展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如祺出行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在广州南沙开始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混合运营,承接用户日常真实出行需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现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在此次广州车展上,笔者就体验到了如祺出行带来的Robotaxi服务。Robotaxi如何实现合规高效运营,背后的运营服务成为万亿自动驾驶赛道上的新拐点。

作为自动驾驶运营赛道的玩家,广汽集团自动驾驶运营落地平台,如祺出行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全面展示其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落地成果:全国首个真正全开放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全国首个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显示其已具备为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提供全程、全方位安全和运营保障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发布的“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对出行板块做了新的诠释,变为“智慧出行”。作为广汽自动驾驶运营落地平台,如祺出行是广汽集团在该板块的重点部署。这也显示在广汽集团的转型里,自动驾驶运营将是一个发展重点,如祺将以其独特优势推动广汽转型。

在广州车展,体验不一样的Robotaxi

今年是如祺出行连续第二年将自动驾驶车辆动态试乘体验项目带到车展现场,笔者也现场体验了其Robotaxi服务。在如祺出行app勾选“自动驾驶”,并选择上下车站点,即可享受Robotaxi服务。

Robotaxi并非新鲜事物,但以往的Robotaxi在体验上和普通网约车相比有明显割裂感,比如乘客可能需要步行数百米才能到达上车点位。这次的上车点就在展馆门口,比以前行走距离缩短了不少。

从体验过程来看,行进过程中,安全员坐在驾驶席,双手全程无需接触方向盘,车辆会自动根据路线和路况进行驾驶,行驶平稳没有顿挫感。在后排座椅还有大屏幕,乘客可以看到车辆运行的相关信息。

以往的Robotaxi有诸多限制,上下车点密度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网约车其实也有点位,只是密度更大,因此乘客对此并无明显感知。

而如祺Robotaxi混合运营通过用户日常出行的真实热点场景和数据,联合自动驾驶公司持续优化上下车点密度,减少用户上下车的步行距离,逐步解决当前限制Robotaxi商业化的上下车点密度不足这一难题。

基于用户实际出行场景和上下车点等运营数据,如祺出行还布局了如祺车站作为Robotaxi运营线下站点,目前于广州市区内已落地近百座如祺车站,优化自动驾驶车辆上下车点与乘客线下体验。

为了让更多参展观众体验到Robotaxi出行服务,如祺出行展区设有Robotaxi运营科技VR互动体验区,VR影片结合智能语音解说,观众进入如祺Robotaxi扫码下单,即可完成呼叫、乘坐Robotaxi的全流程体验。除了日常行车场景外,观众还可以感受在复杂路段、道路临时封闭等复杂场景下,Robotaxi的应急脱困能力。

如祺出行还将mini版自动驾驶运营中心带到了车展现场。观众不仅能通过Robotaxi运营监管大屏查看平台整体运营情况以及车辆实时运营状态,还可以利用互动装置结合VR影片,了解特殊场景下后台监管员如何快速在远程接入切换至云代驾模式,确保车辆安全快速通过受阻路段,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自动驾驶产业进入洗牌期

车展上如祺出行带来的技术和Robotaxi体验背后,是自动驾驶产业正进入洗牌期。

自动驾驶被誉为“人工智能王冠上的明珠”,源自其技术难度之高。正因如此,过去自动驾驶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但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趋同性开始显现。硬件层面,各家Robotaxi的传感器的配置与布置方案也基本类似。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想要进步,需要获取海量数据和算法迭代,越向未来发展,需要的数据量就大。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快速收集大量数据,触达长尾场景,从而实现技术的迭代更新。在国外,以Waymo、Cruise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寻找出行平台合作。

2018年,Waymo在获得出行服务业务牌照后,曾在美国凤凰城通过自营出行服务平台Waymo One提供付费Robotaxi服务。但实际运营后发现流量不足订单量少,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帮助自己技术迭代。意识到这一点后,Waymo于2019年与Lyft合作,在Lyft平台投入10辆Robotaxi,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和数据反馈。

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在寻找出行平台合作时,则更青睐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形成“自动驾驶公司+车企+出行平台”的组合,加速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享道出行+Momenta、曹操出行+小马智行、T3+轻舟智航、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合作阵营。

具体来看,主机厂利用丰富的车辆量产经验生产Robotaxi,把控其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专注于提供Robotaxi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且帮助主机厂在生产端进行软硬件前装或后装;出行平台,在海量真实出行数据和成熟出行服务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面向C端用户提供最直接的 Robotaxi 服务,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目前行业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会先大量投放到Robotaxi等B端市场,在技术逐步成熟和市场接受度提升后,将拓展至C端消费市场。届时,车企将需要提供覆盖自动驾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支持。

业界正开始重视这样的观点。近日在合肥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指出: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正在步入规模化阶段,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将来自于为用户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服务。

与此同时,腾讯云也在寻找机会尝试入局自动驾驶运营。今年6月份,腾讯提出“车云一体化”战略发布腾讯智能汽车云,是行业首个专为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而设计的云专区,以安全、开放的专有云为基,参与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发展。

自动驾驶运营,新的万亿赛道

腾讯之所以也要入局自动驾驶运营,无疑是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

毕竟,一些Robotaxi试验项目由于当地运维人员稀少,只剩远程工程师的支持,以至于在外界看来,项目几乎“停运”了。这样的误解和自动驾驶运营能力的缺乏有明显的关联。

随着运营范围的不断扩大,Robotaxi最终要从B端走向C端,当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上路,全生命周期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就更为重要。

咨询机构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车出行市场,五年内,利润可观的商业模式将会成为现实。

IDC报告预测,中国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将在2025年达到83%,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2024年全球L1-L5级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425万辆。

顺创调研_专业市场调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