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的确定性逻辑在哪?
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特斯拉曾一家独大。显然,这种局面到头了。比亚迪冲在最前。11月,比亚迪汽车销售约23.04万辆,同比增长134.32%。这已是比亚迪连续第三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 而其他国内新势力车企也怀有类似的雄心壮志,几家想成为“中国特斯拉”的公司如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曾占据先发优势,而进入2022年,这一情形在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追赶之下发生改变。 根据对外公布的11月交付量,哪吒、理想和蔚来交付量均超万辆,其中主打低端车型的哪吒汽车以15072辆的销量成绩占领造车新势力榜首,零跑汽车则再次跌出万辆级别。而在“蔚小理”阵营中,小鹏汽车严重掉队,11月同比暴跌62.78%至5811辆。 显然。竞争越发激烈,躺着卖车的时代已经过去,几乎每一款车型消费者都有了更多选择,传统车企、曾经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都开始实现反超。在这场销量抢位赛中不乏“破局者”。 1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661辆,同比增长154%;其中,赛力斯汽车11月销量为8,262辆,同比增长335.07%。根据数据,1-1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实现124,898辆和118,411辆,同比增长252.29%和235.54%;其中,赛力斯汽车累计产销量达74,032辆和69,884辆,同比增长729.21%和721.68%。 后来者居上,胜者不再常胜,曾经的领跑者“蔚小理”黯然失色,比亚迪、埃安等老牌车企展示店实力不容小觑,赛力斯等黑马“上位”搅热市场,谁能赢下这一轮的抢位赛,靠的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博弈,更是产业能力与生态格局的新一轮比拼。 要想突出重围需要具备多个基本要素。首先,新势力必须找到一个能作为扩张起点的利基市场。然后,需要有真正量产汽车的能力条件并能突破产能瓶颈,最后,需要创建一个相对成熟的销售和分销网络。更重要的是选对细分市场,提供某些真正与众不同的东西并打上自己的技术印记。 哪吒和零跑时下虽在销量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其主要销量都是来源于中低端车型的贡献。而新势力“黑马”赛力斯在最初定位就精准瞄准了中高端豪华SUV。这也使其成功跻身国内新势力车企主流的位置,和蔚小理不分伯仲。那么,从赛力斯营收和毛利率数据攀升的背后,企业有哪些护城河,其发展前景又如何?
坚定技术投入 坚定技术投入已经成为车企的共识。 在国内乃至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特斯拉是最不像整车企业的车企。从三电系统到自动驾驶,特斯拉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可以做到全域自研的企业。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实力也一度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号召力。 风头正盛的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和芯片这两项技术技能。和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相比,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基本处于旗鼓相当的水平,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优势明显;在芯片方面,比亚迪在IGBT这样的功率半导体方面拥有比较大的优势,同时在那些对于制程要求不高的MCU方面也具备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赛力斯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也不容小觑。过去6年,赛力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每年创新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赛力斯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驱智能平台(DE-i),并打造了全新的智慧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具有“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程、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的优势,可延展至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的开发,并兼容增程和纯电等动力模式。 赛力斯是国内最早布局增程路线的车企之一,凭借多年造车领域技术积累,及华为智能化技术+销售网络的加持,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事实上,赛力斯并不标榜任意一种技术路线和形态,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双管齐下,始终将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一个懂用户也懂技术的企业,不仅受车主追捧,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同行的参考系。问界M5和M7走红后,不少车企也开始布局增程。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ianzhongauto.com/article/rd/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