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量同比跌幅收窄 燃油车维稳半壁江山?
自去年工信部提出“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的倡导以来,吉利、奇瑞、长城等多家车企均提到,未来汽车的动力将是多元的,仍将继续投入燃油车的技术和新品的研发。
近两个月,燃油车月销量的同比跌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虽然重回50%以上,但维持在51%上下波动。
这是否意味着,燃油车将迎来新的增长期?或者说,燃油车能否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维持半壁江山?
燃油车销量仍在震荡中下滑,新能源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据月度新车上险量分析,2023年至今,新能源车的月销量随着基数越来越大,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并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而燃油车的月销量,经过连续13个月同比下滑,在今年3月实现同比5.7%的回升,但整体销量的增长势头尚不明朗。
新能源车的年度渗透率,或将在2025年突破50%。
根据新车上险量,从年度累计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25.6%、33.7%、46.0%、47.7%。
今年2、3、4月,新能源车的月度渗透率在51%上下浮动,回归去年最高水平。不过,燃油车月销量的同比跌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也就是说,新能源车销量继续保持同比增长,才能保证渗透率爬升。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份额变化,直接影响了国内汽车市场车企份额的变化。
根据2024年前4个月车企销量排名,以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实现同比快速增长,而多数合资品牌的销量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另据中汽协分析,今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已超七成。
智电化时代,合资车企需要快速转型,强化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才能赢得市场。
站在全球市场的视角,燃油车仍然是主力市场。所以,中国汽车要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根,就需要赢得燃油车市场。
在出口方面,燃油车仍然是主力。1-4月,乘用车出口160.9万辆,同比增长4.6%,其中燃油车出口量100万辆,占比超6成。不过,新能源乘用车出口60.9万辆,同比增长48%,拉动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出口增长。
回到开头问题,燃油车是否要迎来新的增长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燃油车正在追平“智能化”,这一趋势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更为明显。燃油车销量同比回落幅度收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措施的有效性。
燃油车“与时俱进”的转型,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刺激了消费,维稳大基盘。
不过,鉴于新能源车优惠待遇加码,燃油车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今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更可能会进一步缩小。比如购置税补贴、“以旧换新”的政策倾斜、“公务用车采购全面国产化,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等等相关政策的扶持。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ianzhongauto.com/article/sc/35764.html